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受寒、感染、耳病,或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等因素,都可引起三叉神经痛。中年人、妇女发病较多。疼痛仅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好发于第二和第三支,所以,疼痛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常见。痛多起自一侧,先由局部某一点受刺激而开始。寒冷、洗面、咀嚼等引起突然发作,呈阵发性而短暂,发作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每次发病,可连续数小时或数天,在此期间常反复发作。疼痛甚剧如刺,如烙,每日发作的次数不定,病人表情痛苦,面部有痉挛和流泪,食欲不振,病情持久,病者精神抑郁憔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伴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或疼痛持续,就应该考虑颅内疾患所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至经络不通所致。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入络,使气滞血瘀。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络不通,产生面痛。按经络辨证,眼部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主要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

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风热和气血瘀滞三型。风寒型表现为有感受风寒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紧;风热型表现为痛处灼痛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气血瘀滞型表现为多有外伤史,或病程日久,痛点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主穴:叉三针、合谷。

分经辨证配穴:第一支分布区配太阳、阳白穴;第二支分布区配迎香、四白穴;第三支分布区配禾髎、颊车、下关穴。风寒型配列缺穴;风热型配曲池、外关穴;气血瘀滞型配血海、三阴交穴。

重点在于五输穴上行补泻手法。

患者仰卧位,宽衣解带,嘱患者放松,用1寸、1.5寸毫针。

下关闭口取穴,针后嘱患者不宜说话;太阳穴位于眼眶后目锐眦凹陷中,鱼腰位于眉中凹陷中;阳白位于目上额头,四白位于目下,指探有凹陷;大迎探之有跳动感,按之凹陷。

太阳穴:针尖快速透皮后缓慢直刺,若有硬感及时调整方向,可刺0.8寸,注意观察患者面目表情以判断针感和得气;下关穴可刺1至1.2寸;鱼腰穴直刺入针,稍向眼下斜刺;刺阳白穴时,将针尖向上提2分,针尖透皮后向下平刺;针四白穴,直刺入针后向下斜刺;大迎穴:咀嚼肌前直刺2至3分。

针刺后的疗效,与取穴的准确、针刺得气,远端的补泻手法密切相关。以叉三针作为病变局部取穴为主,按疼痛的部位分辨归属经脉后,选该经脉远端的郗穴或五输穴(最好选“输”穴行泻法或导气法,止痛效果更好)。

————我是一条分割线————

获取更多资讯,请搜索







































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白癜风哪里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yy/15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