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院区

神经外五科

三叉神经痛专业

三叉神经痛是如何产生的?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头面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正常情况下,颜面部皮肤和粘膜,受到针剂,刀割或灼热等伤害刺激,会在神经末梢中产生痛觉冲动,三叉神经纤维负责传递冲动,将疼痛传导至脑干三叉神经核、丘脑及大脑皮质中枢,产生疼痛感觉。当三叉神经纤维、半月节或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受损时,会产生自发的电冲动,这种“电冲动”会在上述疼痛环路中扩散、泛化和加强,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承受的剧烈疼痛。

疼痛的性质

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疼痛,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几分钟,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达数月或数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等,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

疼痛部位

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布区,第一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二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聘疼痛者,第三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以至于有些患者误诊为“牙痛”,拔牙后仍不能缓解疼痛。

触发点(扳机点)

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两种方法共同特点为有效率高,复发率低,选择哪一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决定。

微血管减压术特点

微血管减压术是利用开颅手术直接把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隔离开,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长期有效率高,但开颅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程度较大,住院时间长,另外此术式为全麻开颅手术,对患者全身状况要求较高,一些高龄及有严重系统疾患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

球囊压迫术(PBC)特点

相对于显微血管减压术,PBC的手术风险较小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PBC法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同时该手术采用短暂全麻,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该疗法特别适用于无法耐受较长时间的全麻以及无法进行开颅手术、体弱或者是具有严重系统疾患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导致三又神经痛的病因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三叉神经周围支、半月节、三叉神经根及脑干结合部的营养不良和脱髓鞘,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这种病理性的电冲动长期慢性“激惹”,导致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痛觉的感知和调节失常,最终形成了三叉神经痛独特的临床特征。

其常见的致病因素有:

1、肿囊压迫;

2、血管压迫;

3、病毒感染;

4、多发性硬化;

5、口腔慢性炎症刺激。

适宜人群

1、年老、体弱、肥胖者;

2、高血压、糖原病、肝病、肾病及心肺功能不全;

3、职业、地位、心理等因素,对手术存在恐惧感;

4、家庭主要支柱,担心丧失劳动力;5、累及第一支的疼痛;

6、MRI检查无明确血管压迫因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

7、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失败或复发。

PBC优点是微创无痛,住院2-3天,疗效好,并发症低,且费用合理,治疗后能迅速康复,返回工作和学习岗位,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
白癜风外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ys/10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