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五十年行医,积累的是大量珍贵的临床经验,后辈若能研读到前辈的思想,乃为学医之幸。

三叉神经痛系指严格局限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起病多自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或第三支(下颌支)开始。由第一支(眼支)起病者甚为罕见。疼痛多是急骤发生,呈阵发性,电击样和火烙样剧痛,严重者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并有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故又有痛性抽搐之称。

齿属肾,上下统属阳明经,说明齿与肾、手足阳明经脉关系至为密切。《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足阳明经脉在面部循行部位,似与三叉神经出脑后,在半月神经节凸侧处分出三支布于面部的区域颇相一致。近年研究手足阳明经脉之主穴,如地仓、承泣、颊车、下关、迎香等,皆有三叉神经分支。因此,笔者设想,肾与手足阳明经脉的藏象、经络病变,是三叉神经痛临床诸证产生的病理生理依据和基础。

玉女煎出于《景岳全书》,实为阳明气火有余、少阴阴精不足而设。方取白虎汤中石膏、知母二味,清阳明有余之火;熟地黄滋阴精之不足,麦冬养阴清肺,与熟地黄合伍,取其肺肾相生之意;牛膝导热下行。此乃辛凉合甘寒法,以求壮水制火之作用。

临床应用之时尚嫌药力不足,故笔者常增入玄参,以取滋阴降火之功;白芷以散头面阳明风热;防风乃风中润剂,祛风而无伤阴之弊,且可引药至病处;细辛乃牙痛要药,入少阴血分;藁本、羌活为治疗头面风痛不可缺少之品;此外,随症可配用川芎、三七、延胡索之类。此方有滋阴清火祛风、散瘀止痛之功。阳明有余之火得平,则病可自愈。

自拟镇痛活血熄风汤:生石膏(先煎)40克,熟地黄9克,玄参20克,知母15克,麦冬20克,延胡索9克,香白芷9克,防风12克,细辛6克,三七(分冲)15克。

随症可加川牛膝、荆芥、川芎、藁本等药。在临床上,面部三叉神经痛往往被误诊为牙痛,久治不愈,用此方治疗收效颇佳。

选自《五十年行医心得》,作者吴文鹏先生。

《五十年行医心得》

(扫码下单)

基本介绍

吴文鹏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临证经验丰富,诊治方法独特。于此古稀之年,吴先生将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所得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结合中医经典古籍相关论述编著成此书。书中精述了《难经》及经络、腧穴、津液理论等中医基础知识,并以临证医案之形式阐述了作者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经验,将医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融会古今,证治结合,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医院校学生、入门学习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吴文鹏先生为著名中医专家、教授,年获“石家庄十大名医”称号,在风、妇、儿等科及针灸方面颇有建树。曾编著《五十年行医心得》《针药临证效验录》等,其编著的《新编针灸按摩挂图》等多次再版发行。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五十年行医心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文鹏。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虎狼之药——麻黄,不仅发汗还止汗

这个影片见证了中医力量,同舟共济,就从现在开始!(文末有完整视频)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ys/105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