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护理 >>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面痛病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症的疾病。2.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年发布的第2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一Ⅱ)。(1)疼痛多由一侧面部开始,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分布,突然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作频繁,疼痛剧烈;(2)疼痛性质如钻刺、刀割或火烙,表情痛苦,极为难忍;(3)每次发作时间,最短数秒钟或数分钟,最长可达30min之久;(4)疼痛常自发产生,也可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说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触发;(5)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二)证候诊断1.风寒外袭证:多有感受风寒史,畏寒怕冷,多遇寒病情骤发,面颊剧痛难忍,得热则减,面颊常怕风,伴有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上犯证:常遇风得热引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得凉稍减,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胃火上冲证:患者素有蕴热,胃热薰蒸,风火上升而致,症状为面颊部阵发性灼热样剧痛,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4.气血瘀滞证: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辨证,三叉神经痛多属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因此在取穴时应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穴为主。针灸取穴:主穴: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外关;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合谷;第三支(下颌支):颊车、夹承浆穴(颏孔)、大迎、翳风、内庭;配穴:风寒外袭,加风池、外关;风热上犯,加风池、曲池;胃热上攻,加内庭;气血瘀滞,加膈俞、内关。可根据受累分支,在面部所选腧穴附近加刺阿是穴。治疗方法:1.毫针刺法:急性发作时面部腧穴行浅刺丛针轻刺激,远道腧穴行强刺激,可配合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发作缓解期,毫针针刺可选择透刺法,眼支疼痛取攒竹透阳白,丝竹空透头维,鱼腰直刺;上颌支痛取四白透颧髎,下关、迎香直刺;下颌支痛取颊车透大迎,大迎透承浆,下关直刺、深刺。针刺治疗时间30min,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2.电针刺激:发作时,双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即同侧合谷接同侧外关),刺激参数:连续波(高频50~Hz)10~15分钟,连续波(低频2Hz)15~30分钟,或疏密波(2/Hz)30~45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发作间隙期,以主要受累分支所在腧穴接电针一对,同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一对,疏密波,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或每周二次。3.埋线治疗:据患者症状选取上述腧穴,每次选穴2~4个腧穴,用一次性穴位埋线针进行常规操作,两周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两周。第二次埋线要避开第一次埋线的部位,一般两周后即可在原部位继续埋线。4.火针选取阿是穴,用细火针进行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度1~2cm,以疏通局部气血,通则不痛。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10次一个疗程,嘱患者治疗期间24h勿使火针治疗处接触到水,防止感染。5.药膏贴敷法: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分,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外袭证治法:疏风散寒,温经止痛。推荐方药:葛根汤加减。葛根、桂枝、白芍、麻黄、白芷、当归、川芎、细辛、制川乌、炙甘草等。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2.风热上犯证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升麻葛根汤加减。升麻、葛根、白芍、钩藤、薄荷、僵蚕、蝉蜕、金银花、荆芥穗等。升麻、芍药、甘草炙,各(6g)葛根(9g)3.胃火上攻证治法:清胃泻火,祛风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连、升麻、生地、当归、丹皮、生石膏、细辛、黄芩、生栀子等。生地黄、当归(各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4.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白芍、柴胡、桔梗、赤芍、天麻等。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二钱(6g)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长按下图白癜风复发怎么办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zz/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