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也被誉为“天下第一痛”,之所以名字会这么“瘆人”,就是因为只要患上它,简直痛不欲生,然而,病情起初的疼痛还会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使得许多人被误诊,这也往往耽误了治疗的进程。

最近,我院就接诊了这样一位典型的“看错病”的患者。

李女士,69岁,来医院针灸科就诊时已发病8天,在针灸科孙振军老师的询问下得知,期初发病时,反应在牙周部,李女士以为只是牙龈发炎,吃了消炎药,可是疼痛加重,于是到当地牙科诊所就诊,想拔掉痛点部位的牙,大夫却说这颗牙非常健康,寻医无果的李女士回到家,依旧疼痛难忍,竟然自己拔掉了一颗牙!儿子回家后得知,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了三叉神经痛。

治疗第一天,孙老师取穴:颊车穴、下关穴、太阳穴、翳风穴、合谷穴等穴位,疼痛立刻消失,回家后疼痛次数减少,加以配合用药颅痛停,晚上终于可以睡了个好觉。

持续针灸治疗一周后,基本痊愈,目前建议巩固治疗几天。

这是一个及其典型的把三叉神经痛误当成牙痛治疗的案例,那么一旦患上三叉神经痛,该如何准确判断,以免走入误区,耽误治疗呢?别急,小编来跟你一一道来。

如何准确识别三叉神经痛的“真面目”

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常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的、刀割样、针刺样的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可呈周期样发作。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

?95%以上的三叉神经患者为一侧性,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

但并不伴有呕吐、球结合膜充血、眼压增高等炎症反应。

?早期吃“卡马西平”等抗神经痛药物治疗有效,对一般如“去痛片”等镇痛药物无效。

正确治疗是要点!

在初期,或许用卡马西平等亢神经痛药物会起效,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对于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中医有明显优势。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讲:三叉神经痛属“头痛”、“点头痛”、“面痛”等范畴,也称作“首风”、“脑风”、“头风”

《素问·风论》讲:“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及,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

再加上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从而导致痰阻血瘀,气滞血瘀,阻遏经络,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不通则痛”。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本病归纳分为:风火型和血瘀型

由此,卢老又将宝贵经验总结为经验方:颅痛停颗粒、通经散、三叉神经汤。对治疗三叉神经有显著效果,多年来帮助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除了中药治疗外,配合针灸治疗能更快速地达到理想的疗效。

原理则是通过针刺穴位,直接刺激三叉神经周围支,出现酸麻胀的针感,从而达到快速镇痛的效果。针刺手法则选取传统针灸的提插捻转强刺激,阴阳补泻。

名医出诊信息

王翠微院长

医院院长、国医大师卢芳教授学术继承人。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临床经验二十余年,一直坚持工作、学习在中医临床一线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会会长、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

擅长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亚甲炎、甲状腺结节、甲减、哮喘、慢支、支扩、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湿疹、痤疮、扁平苔藓、自免肝、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各种疑难杂病。

出诊时间:每周日下午远程会诊

预约-

出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zz/115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