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养脚以养身,艾灸是个大功臣
1、通过艾灸增温脚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2、艾灸脚底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有效将体内淤积物排出,增强人的免疫力。
3、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刺激穴位可助眠。
4、活血化瘀、温热散寒,可以缓解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
5、其他各种亚健康状况的改善关系。
脚上穴位很多,艾小白推荐以下穴位:太溪穴、太冲穴、内庭穴、涌泉穴!常艾灸这几个穴位,益气壮阳、散寒通络,振奋体内阳气,使人精气充盈,气血旺盛。(艾灸时不知道选用什么样的艾条,可以参考艾小白前期文章《艾条三问:会看年份吗?会看比例吗?会看颜色吗?》)太溪穴
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穴作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用太溪穴来补养。本穴属土,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滋养脾胃。快速取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对应的祛病疗疾:1.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症;2.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4.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5.消渴,小便频数,便秘;6.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症。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太溪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0分钟,左右脚均要灸。太冲穴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因为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调气血、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各种肝气肝火能够从这个穴位消除掉,是人体的出气筒。快速取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太冲穴对应的祛病疗疾有: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太冲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0分种,左右脚均要灸。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内,指深处;庭,指居处。因为此处穴位对喜静卧、恶闻声等病症具有疗效,患了这样的病症之后,就好似要深居在内室之中,闭门独处,不闻人声,所以名叫内庭。快速取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内庭穴对应的祛病疗疾有: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此穴,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10分种,左右脚均要灸。涌泉穴
涌泉穴,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是人体足底穴位。快速取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两只脚各一处。涌泉穴对应的祛病疗疾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涌泉穴的艾灸方法:用艾条或艾柱温和灸此穴,每日艾灸1次,每次5-10分钟,左右脚均要灸。(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关于艾灸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灸法,可以看艾小白前期文章《艾灸新手的入门指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灸法?》)在利用艾灸保养脚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穿合适的鞋袜,不露脚脖子,不让脚底受凉;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睡前按摩双脚,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缓解疲劳,帮助睡眠;
●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改善身体代谢循环。
艾灸养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