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赵锡武证治两则三叉神经痛及癫痫
茯苓中医学社第期
精选好文,每天一期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往往出现短暂、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它是一种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常常采用镇静剂、封闭疗法等治疗方法,严重者施行节后三叉神经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节前切断术或延髓神经束切断术,虽能解除疼痛,但术后面部可出现感觉消失之弊,患者不易接受。
本病中医学中名谓偏头风,其痛随触随发,作止如常。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自外入者风、火循经之邪;自内发者,气血痰郁之阻塞皆能为痛。或蔽覆其清阳或瘀塞其经络,因之与正气相博,邪聚则脉满,若邪气稽留则脉亦满,而血气乱则久痛。偏头痛总属厥阴、少阳、阳明。胃肠燥热,肝胆风火,三经之邪雍闭经络。使脉满肿胀迫及神经则剧痛突然发作,风火之邪其性动,故时发时止。以石膏、黄芩、葛根清阳明。柴胡、黄芩以清肝胆。芥穗、钩藤、薄荷、苍耳子、蔓荆子以祛风散火。全蝎、蜈蚣以止痉挛。赤芍、甘草活血消肿以止痛。屡试屡验。
处方如下:
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黄芩9克赤芍12克荆穗9克
钩藤12克薄荷9克甘草9克苍耳子12克全蝎6克
蜈蚣3条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
目痛甚加桑叶、菊花,牙痛甚加细辛、生地、牛膝。
癫痫证治
癫痫病,前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将其分为“风病”、“惊痫”、“食痫”等三种类型。
“风痫”因肝风内动所致;“食痫”因饮食不节所致,可按其病因或发病原理进行分类。似乎还应包括“痰饮病”、“饮痫”、“虫痫”等。
从临床辩证治疗角度来看;“风痫”的主证是以抽搐为主,且常伴有头痛,治宜潜阳镇摄熄风之剂,方用方引汤;“食痫”是因食积而抽搐,多见于小儿,取法宜下;“痰饮痫”应化痰;“饮痫”当祛饮。
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普通型一般癫痫或用西药如苯妥英钠治疗而好转,而停药又发或不能控制不能根治。常有发作性抽搐或伴有头痛头晕者,宜用潜阳和肝、通便祛痰法治疗,用通用方(即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芍药9克灸草9克丹参30克
桂枝9克茯苓12克生龙牡18克大黄9克大枣10枚,
水煎服,每剂剪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2、痰饮型(即所谓痰饮饮痫之一种),痰量较多,发作是尤甚者,先用礞石滚痰丸早晚各服9克,连服二日以下其痰,第三日开始再用以上通用方。
3、饮盛型痰之稠这位痰,稀者为饮,平时或发作后,除有稀痰外,发病时气短,心下逆满为其特征,宜先化饮祛痰用小青龙汤可获愈。麻黄6克,五味子9克、半夏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干姜9克。水煎服,每剂剪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4、久痫型发病多年不愈或多日发作一次,如有痰或饮证,先依证治疗,由于其久病多虚则宜用治本方:升麻克、贝母60克、田螺盖烘干60克、鲫鱼烘干一条(约60克),共为细末,炼蜜丸,每重6克,早晚各服一丸
附注:此方应久服方有效。
5、频发型癫痫发作较频,甚则每日发作数次,常伴头痛头晕者宜先用风引汤加减:生龙牡各18克、生石膏18克、寒水石12克、紫英石30克、赤石脂18克、滑石12克、干姜9克、桂枝9克、甘草9克、大黄6克、地龙12克、全蝎3克。水煎两次,分两次服。待症状减轻时再用通用方,如经服药后半月以上发作一次,或去掉苯妥英钠等西药而病情不加重者,改用久癫之治本方。
6、虫痫型(包囊虫引起)证见头痛较甚,脸上出现白斑,舌尖有红点,像覆盆子舌(称为杨梅舌),治法祛虫,头痛甚者选用人参败毒饮加雄黄或送乌梅丸30克或化虫丸。
化虫丸处方:
雄黄30克雷丸60克干漆30克百部90克鹤虱60克槟榔60克苦柬根皮30克川椒30克乌梅60克
治法:水小丸,每服6克,日服三次,久痫还能治夜游症。
另外,久病而虚可用未出胎的小羊一只,用白水煮,汤干时,加入半斤黄酒使之达到沸点放入半斤红糖,溶化后取出一顿服完。
取柴胡龙牡汤加味为通用方,是因该方兼顾范围较广,方中柴胡、龙牡可以喝肝潜阳媳风,适于风痫。丹参与龙牡可以养血镇摄可治疗惊痫。大黄、甘草、半夏又可消食化积而治食痫。又根据多年经验摸索以化虫丸杀虫来治疗虫痫临床收到较好效应。总而言之,治疗癫痫尚须辩证论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网络,以分享的原则转录。文源:《赵锡武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赵锡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