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ldquo三叉神经痛rdquo与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 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剧烈神经痛,而三叉神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autonomiccephalgia,TAC)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并累及交感副交感纤维出现相应植物神经的头痛,其自主神经症状可于头痛同侧或头痛对侧发生,反映人类三叉—副交感反射的激活。简言之,TN为神经痛,TAC则为头痛。本文将其具体鉴别总结如下:
一、疼痛位置:TN为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范围;TAC位于眼眶部、前额部、颞部,伴随同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流泪,球结膜充血)。
二、疼痛特点:TN是短暂的、剧烈疼痛,每次疼痛仅持续数秒钟,并且患者不愿触摸面部,面部存在“扳机点”,刺激该处可引起剧烈疼痛。TAC是一类阵发性、波动性、单侧性头痛。TAC患者按压面部可缓解疼痛。
三、临床表现:
(一)TN通常是单侧面部疼痛,以右侧多见,多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体感分布区,以上颌支和下颌支多见,少数可累及眼支。TN的特征是疼痛呈周期性、短促、电击样、起止突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在面部存在“触痛点”,即“扳机点”,多位于牙周、口周、上腭、颊部黏膜等部位,可由咀嚼、刷牙、洗脸、刮脸、说话或触摸受影响的皮肤区等非疼痛刺激触发。通常情况下,疼痛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随后是持续数月到数年的无痛期。随着疾病的进展,TN发作的频率逐渐增加,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发作间歇期越来越短。
(二)TACs的临床表现
其中丛集性头痛(clusterheadache,CH)为急性起病的单侧头痛,常见部位按发作频率高低依次是眼眶、眶后、颞侧、眶上和眶下,疼痛持续15~min,发作频率为1次/2d-8次/d,头痛为钻痛或撕裂样疼痛。通常在入睡后不长时间即出现头痛,也可在每年同一季节发作。发作时伴有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结膜充血和/或流泪、鼻塞和/或流涕、眼睑浮肿、额部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和/或眼睑下垂等。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患者有烦躁感或易怒,不停跺步或保持坐位以最大程度缓解疼痛。酒精、硝酸甘油片和组胺等血管扩张剂在丛集期易诱发头痛发作。可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和慢性丛集性头痛,前者至少有两个丛集期持续7d至1年,由持续1个月以上的缓解期分开;后者发作期持续1年以上无缓解期,或有缓解期但在1个月以内。
阵发性偏侧头痛(paroxysmalhemicrania,PH)发作具有类似丛集性头痛的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但是持续时间较短暂2~30min,发作频率大多超过5次/d,有些时段可以低于此频率,而且治疗剂量的吲哚美辛可以预防发作。
伴结膜充血及流泪的单侧短暂性神经痛样头痛(short-lastingunilateralneuralgiformheadacheattackswithconjunctivalinjectionandtearing,SUNCT)是一种少见的单侧针刺样或者搏动性头痛,发作持续5~s,频率为3~次/d。大多数发作发生在白天,有2次高峰(如早晨和下午或夜间高峰),夜间发作较少。其最重要的自主神经表现是流泪和结膜充血,有的患者可能有鼻部症状。
目前头痛出诊专家
周二全天????????????赵红玲
周五上午????????????潘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