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治疗 >> 经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吴建华
河南西平县重渠卫生院吴建华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的剧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疼痛每次可持续数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或针刺样感觉。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疼痛发作;发作前常无先兆感,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有明确原因造成的三叉神经痛,它可以因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器质性疾病引起,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以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的存在及检查时极少有阳性体征等情况予以确诊,应与牙痛、舌咽神经痛、偏头痛等区别。
由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应以长期镇痛为目的。西药如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等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由于其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常导致病人不能耐受,而使治疗不能坚持下去。
中医学中没有三叉神经痛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面痛”、“偏头风”等颇为相似。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常由风邪挟寒、挟火杂而致病。头面位于人体之巅,为三阳经分布区域,外感致病,每与风邪有关。风性升发、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邪挟杂寒邪、火热,以致风寒凝滞、风火上灼,损伤经络,引发疼痛。内伤者多由情志内伤、肝胆郁生风火上攻所致。情志不遂,能致肝失条达,肝胆郁而化火生风,风火上扰头面,损伤经络,则见头面疼痛;胆火犯胃,阳明化燥生热生风,循经上扰,亦致头面疼痛;或因情志不遂,致气滞湿阻生痰阻血,继而痰瘀互结,阻滞面部脉络,引发面痛。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较好,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优越性。患者经中医中药保守治疗后,病痛多能缓解。
笔者应用大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药:柴胡15--25g,黄芩10--15g,半夏10g,白芍30--60g,赤芍15--30g,枳实15g,大黄1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每日1剂。
若为风寒凝滞型,证见面痛遇寒加甚、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等症者,去黄芩、大黄等,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白芷、川芎等;若为风热侵犯型,证见面痛有烧灼感、口苦心烦、口干口渴、便干溲赤、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症者,去川芎,加桑叶、菊花、牛子、钩藤、地龙等;若为胆胃郁火型,证见面痛呈抽搐样灼痛、烦躁易怒、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或脉弦数等症者,加龙胆草、白蒺藜、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牛膝、生地等;若为痰瘀阻滞型,证见面痛如锥刺刀割拒按、经久不愈、头昏头沉、胸中憋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脉沉涩或滑等症者,加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制川乌、白芷、天麻、制半夏、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由于三叉神经痛的不确定性,颇似“风邪善行多变”的特点,临症时要不忘祛风或熄风之法。
10天为1个疗程。通常要坚持用药2--3个疗程,多数患者都能取得理想效果。对于一些靠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等药物止痛的患者,可以逐渐减少乃至停用药物。
临症时笔者还配合针刺疗法。取穴有风池、翳风、下关、合谷。若眼神经痛甚时,加攒竹、太阳、阳白、头维等;若上颌神经或下颌神经痛甚时,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等。主要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强度要大一些;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要轻,以免发生晕针。针刺治疗往往能迅速缓解疼痛。
患者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还要劳逸适度,起居有节,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也是阳明经和少阳经巡行的地方。三叉神经痛主要是外感或内伤等各种病因引起胆胃通降功能失调所致,六经辨证多为少阳阳明合病;患者多有触压两胁下抵抗感之少阳病腹症。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多与火邪有关;正如《证治准绳》中所言:“面痛皆属火盛”。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郁火,清解阳明热结,以治其本;芍药甘草汤柔筋益阴,治风解痉止痛,以治其标。二方均为出自《伤寒论》,合用后成为三叉神经痛的标本同治的有效之方。
病案举例:黄某,男,50岁,年5月12日诊。患右侧面痛2年之久,时发时缓。经多家医疗机构诊查,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经多方医治无效。证见:右侧面痛呈阵发性、电击样,牵连及上下颌,疼痛剧烈,严重时抱头打滚,每日发作20余次;面赤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有力。辩证:面痛(胆胃郁火型)处方: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0g,白芍30g,赤芍20g,枳实15g,大黄10g,龙胆草6g,僵蚕15g,地龙15g,全虫3g,蜈蚣1条,牛膝15g,生地黄20g,白蒺藜10g;配合针刺风池、翳风、下关、合谷、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等穴位。连续治疗5天后,疼痛次数减少,疼痛程度减轻,后来每天仅发作1--2次。按原方稍作加减,连服1月多而愈。后随访1年观察无复发。
欲阅览更多中医文章,敬请访问四君中医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zl/1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