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台雪超1月10日上午,青岛市“医院”智慧就医场景新闻发布会举行。据悉,自年10月26日智慧检查检验系统正式上线运行,32医院开展业务,青岛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城市。首批实现了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血液以及普通放射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等六大类47个项目的互认共享。截至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数据共享调阅万次,互认检验检查项目次。形成四大数据库“医院”让居民就医更方便今年以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启动智慧医疗攻坚行动,创新建设“医院”就医场景和“三位一体”医院,打造“健康青岛”便民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区域就诊“一码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医疗缴费“一站式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跨院调阅。在复旦大学《卫生健康公共数据开放报告》中,青岛市卫生健康公共数据开放综合等级列全国个参评城市第一名。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吕坤政介绍,年依托青岛市政务云,市卫生健康委优化完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根据国家、省标准,制定质控规则余条,对四大类、项卫生健康数据集进行采集、汇聚、分析。汇聚居民在不同机构、不同时期的诊疗及体检信息,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形成了面向个人健康和政务服务的数据支撑。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上对接山东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下覆盖青岛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了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四大数据库。基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面向就医群众、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聚焦门诊服务、临床管理、行业监管等“高频需求”,打造一批好用、管用、实用的协同应用,让群众就医更方便、医疗救治更高效、监督管理更全面。首批六大类47个项目实现互认共享互认检验检查项目次为推动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重复检查检验和自带报告、胶片等群众就医不便问题,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市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印发《全面推进青岛市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互认机构、互认项目范围及互认规则,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各级临床检验、临床放射、医疗设备等质控中心加强对相关专业的质量控制和培训,实施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定期开展检查和盲样考核等,强化检验和影像资料质量。基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各医疗机构结构化数据,统一维护互认机构、互认项目、互认规则等信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在诊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可互认的检查检验结果提醒、报告查看、原片调阅等功能,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互认。监管后台提供统计分析功能,构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闭环管理模式。年10月26日,智慧检查检验系统正式上线运行,32医院开展业务,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城市。首批实现了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血液以及普通放射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等六大类47个项目的互认共享。截至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数据共享调阅万次,互认检验检查项目次。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品牌开展余项便民惠民服务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将“健康青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okkc.com//mjccwh/1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