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走出体制办医院,北京脑神经专家创业20年
记者孙杰5月5日,随着上市钟声敲响,三博脑科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大涨77.36%,收于52.50元/股,市值达到83亿元。三博脑科扎根成长于北京。20年前,三位顶级神医院离职创业,探索社会办医,如今终于创出一个IPO。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站上新起点,这段创业佳话也有了新的故事。顶医院三博脑科是北京一家以神经专科为特色的医疗服务集团,由国内顶级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医院管理专家张阳等人创立。年秋天的一天,四人聚在天坛公园附近的一家小酒馆,第一次谈到共同创业,目标是创办一家医医院。当时,栾国明、于春江、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也都是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第一批做神经外科手术的博士生,而张阳是一家心脑医疗设备公司的负责人。三博脑科创始人合影“希望为广大患者打开另一扇方便的在京求医之门。”于春江曾表示,这是创办三博脑科的初衷。在赴美进修时三位专家都观察到,医院都是医教研一体化,而中国民营脑科医院,他们希望创办一家来填补空白,既能给医生们再搭建一个平台,也能让老百姓多一个就医选择。但当时社会办医的空间并不大,顶级专家走出体制参与社会办医更是不易。直到三年后,创业项目才真正启动。年4月,四位创业合伙人凑了万元启动资金,医院租借了张床位,医院,低调开张。创始专家自带品牌效应,众多病人慕名前往就诊,再通过治疗效果形成口碑,张床位很快就不够用了。年,三博脑科投资1.4亿元承租面临转型的北京化工职业病防病院,并于年迁址香山,将床位扩张到张。专家创业逐渐站稳脚跟。吃技术饭啃神经医学“硬骨头”很多人对“三博”这个名字很感兴趣。企业方面表示,除纪念三位创始的专家博士外,更深的寓意是“博医、博教、博研”,目的是要打造医疗、科研教医院。医疗是技术、人才、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多数社会办医机构会向一些低技术难度的专科发展,但三博脑科从一开始就选择进入脑科,这是医学界公认的高技术壁垒“高精尖”领域。三博脑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张阳表示,三博脑科吃的是技术饭,从一建院就打技术牌,靠实力、凭刀下功夫啃神经医学“硬骨头”。招股说明书的数据表明,目前三博脑科每年有上万台手术,超过台为神经外科手术,居全国前列,这其中有80%是难度最大的四级手术,也就是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度大的手术。医院,医院被吸收进入首都医科大学体系,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及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医院的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认可。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社会办医迎来更多政策支持。尤其是年,北京市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京十八条”。张阳表示,这给了社会办医很大的鼓舞,特别是在医保、人才、科研、供给四个方面,对公办和民营医疗机构“一碗水端平”。在此背景下,年,三博脑科更名为首都医院,医院在科研立项、申报资金、医生职称医院享受同等待遇。进军资本市场加速全国布局在政策积极鼓励的环境下,医院获得较快的发展。招股说明书援引数据显示,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医院数量从年的个增长到年的个,年医院的数量占比已达67.72%,超过三分之二。其实,创业前十年,三博脑科一直“稳扎稳打”,只经营医院,直到年才开始走出北京。张阳解释,一方面,医院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已有能力进行全国布局;另一方面,脑科领域的急难重症患者往北京聚集,但大部分病人还分散在全国各地,要想通过高端技术服务普通大众,就必须要技术输出,把医院开到当地去。三博脑科深交所上市敲钟现场截至目前,三博脑科在北京、云南、重庆、福建、河南等全医院已达6家,开放床位达余张,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住院患者超4万人次。“借助注册制的东风,三博脑科迎来走向资本市场、构建发展新平台的历史机遇。”张阳在上市仪式致辞时表示,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神经专科医疗服务网络,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临床科研转化成果,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据悉,公司此次创业板上市募资额为11.73亿元,资金将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图片来源:三博脑科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