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猪尿、猪舍冲栏水和少量生活污水。该类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含氮磷量大、悬浮物多、臭味大,污染负荷高,处治理难度相当大。目前,国外养猪场废水主要采用超滤、反渗透等工艺,处理费用相当高,不适合我国国情。目前,国内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基本上是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两种形式。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首先应考虑种养结合,尽量做到污染物资源化,实现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已广泛开展了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发酵的沼气能源工程,农业部还颁布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程》(NY/T)。在研究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发展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行业标准及规范,该标准确定了两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模式,一种为“达标排放”模式,一种为“综合利用”模式,这两种处理模式与我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规划》确立的畜禽粪污治理模式也是相符合的。某生猪养殖场年存栏母猪头,出栏生猪头,根据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周围环境现状,养殖场的废水要求用于农灌。该养殖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总排放量约为70m3/d,由于考虑到不可预见等因素,工程设计水量即污水处理站规模定为75m3/d。处理后的废水要求达到GB-《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92)要求后用于农灌。一、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在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工艺方面,“达标排放”工艺是国外发达国家传统、主流的处理工艺,虽然我国的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通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我国目前已具备根据猪粪、鸡粪、牛粪等特殊性的差异,进行包括预处理、厌氧、沼气输配、制肥、消化液后处理的全部设计;某些单项技术和指标,如生物厌氧反应机理研究、不同粪便厌氧反应工艺的制定、沼气产气率、COD去除率已达到国际水平。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能环工程”工作的开展,采用达标排放工艺和综合利用工艺处理畜禽粪污已建成了大量成功的示范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据文献介绍,国内外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生物法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UASB工艺、水生生物塘法、膜生物反应器法、SBR法(序批式反应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工艺等。针对该项目外排生产废水的性质,养殖废水治理方法应采用“厌氧罐+SBR”处理工艺治理污染,比较经济有效。传统活性污泥法经验丰富、运行可靠,但工艺流程较长、占地、投资较大,污泥处置问题突出,对P、N去除效果不理想;氧化沟法操作运行简单,污泥产量小,且易处理,同时可除P脱N,但占地面积较大;而SBR法机理先进、操作控制灵活、占地面积小、投资小、运行费用低且可实现除P脱N的新工艺。该养殖场污水处理站采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上推荐的模式Ⅲ“达标排放”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性能十分稳定,进水水质和负荷波动对出水水质影响甚微,具有处理效率高,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同时还可以产生沼气,回收能源。具体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说明:1、集水池:主要是收集废水,曝气目的使猪粪在集水池内不沉淀及发酵。2、圆网筛:对粪便废水中较大的颗粒(大于0.mm目)进行分离,分离后用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将猪粪的含水率降到55%以下便于有机质肥的发酵;减少后续处理药剂的使用量及处理难度。3、絮凝反应池:调节PH值为后续除出氨氮及脱磷、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溶解于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PAC、PAM、硅藻精土进行吸附和絮凝。4、气浮机:除出絮凝物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通过微小的细泡把悬浮物带到水面除出,为后续的水解酸化及沼气发酵降低浓度提高效益。5、水解酸化池:将溶于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液化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等小分子化合物;由发酵性细菌将液化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吸收进细胞内,并将其分解为甲酸、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氢乙酸菌把发酵性细菌产生的丙酸、丁酸转化为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另外,还有耗氧产乙酸菌群,这种细菌群体利用氧和二氧化碳生产乙酸,还能代谢糖类产生乙酸,它们能转变多种有机物为乙酸。液化和酸化是一个连续过程,不产甲烷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主要的作用是为产甲烷菌提供营养和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厌氧条件,消除部分毒物。6、双面导流池:内装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设备,生物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的高级技术,具有抗冲击力强、综合降解力高等特点。国内外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多数是采用该技术,是目前成熟、稳定。运行费最低,处理效果最好、在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序复杂,至使处理设施如各种功能的处理池、管道、沟渠及相应的控制较多而且复杂,所以投资大、占地多、管理要求较高。“双面导流”在生物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污泥的回流系统进行了改进,利用曝气上升气流带动下产生的水流在导流板夹缝间形成的负压让污泥由沉降区自动回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回流。同时导流板将处理池分隔成好氧区(曝气区)和厌氧区(污泥沉降、清污分流区),污水和污泥在水流的带动下在好氧区和厌氧区间自动反复循环,将过去分散的各个工序如好氧(曝气)、厌氧循环、清水污泥分离、污泥回流集中在一个处理池内自动完成,因此能高效的降解C0D以及氨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处理能节约投资、减少场地占用、提高处理效率,且易于管理。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开始应用叫MBR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一种只透水不透污泥的特殊膜将活性污泥池隔成曝气和清水两个区,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可高达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3~5倍,设施占地小,有很强的C0D及氨氮降解能力,在德国、日本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膜的成本高,而且还需经常更换,目前不适用于中国。与之相比,双面导流也可以根据需要大幅度提高污泥浓度,达到MBR工艺相近的效果。双面导流生物技术特点利用流动的流体和静止流体之间的压差使沉降区的污泥通过导流板自动回流到曝气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由于污泥不断的在厌氧区和好氧区循环,而且污泥浓度可以很高,所以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氦氮去除能力,因此“双面导流”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技术成熟,它的运行稳定,综合降解能力强、运行费用低、不产生臭味。(2)由于污泥是自动回流,节省了回流和沉淀设施所以管理方便容易,而且减少了投资和设施占地。(3)在双面导流处理系统中,污泥在好氧和缺氧区自动循环,自动重复厌氧、好氧处理工序,因此降解氨氮和磷的能力及强,远远超过现有技术。(4)在双面导流处理系统中,可根据需要提高活性污泥浓度至其它活性污泥法的2-3倍,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MBR工艺一样以较小的占地和投资处理高浓度废水。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全处理流程的核心,直接决定将来出水水质及其稳定性,而且它在总投资及运行费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故应对各种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工艺方案。好氧生化处理采用双面导流工艺,选用优质组合填料和鼓型微孔曝气头及SSR鼓风机,增加生物浓度,强化溶氧效率,确保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最终达到要求的出水标准。二、废水处理效率分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检测,各阶段处理效率见表1所示,各阶段去除效率符合常规处理工艺设计参数要求,通过采用此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可保证处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表1废水处理站各段进出水水质一览表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各项污染物出水指标均能满足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92)旱作标准限值后用于农田灌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医院废水产生及处理措施分析未配套建设(未建成、未验收)环保设施而投入生产的项目处罚讨论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精选月销量万¥29.8¥39.7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4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