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看懂全息图,不用找穴位
1、全息元是针灸按摩之精髓
一级全息元:以肘膝为脐,腕踝为颈,手足为头的“一级全息元”。
以腕踝为脐,手掌、足掌为胸,手指、脚趾为头的“二级全息元”。
头部全息元
上下肢相应部位的穴位功效类似。
人体上下轴对称关系。
人体前后对应关系。
人体纵向对应规律。
四肢部一级全息元
(a)下肢阴面打开的内脏投影图
(b)下肢阴面合拢,阳面向外的体表投影图
(1)足相应于头,太冲相应于目,临泣、地五会相应于耳,照海相应于咽喉。
(2)三阴交相应于胸。
(3)阳陵泉相应于胁肋。
(4)足三里相应于胃。
(5)曲泉相应于脐。
(6)委中相应于腰。
(7)血海、伏兔相应于小腹。
上肢部一级全息元
(a)上肢阴面合拢,阳面向外的体表投影图
(b)上肢阴面打开的内脏投影图
(1)大骨空相应于眼。
(2)二间、三间等穴相应于咽喉。
(3)劳宫相应于心胸。
(4)鱼际相应于胃。
(5)内关相应于小腹。
(6)二白相应于肛门。
手三里和足三里:都有调理肠胃的功能。
上巨虚与上廉:治疗胃肠病功效类似。
膝部委中穴和肘部曲池穴:都可治疗腰痛。
委中和尺泽、曲池:都可治疗膝部疾病。
神门和大钟:都能“去心性之呆痴”。
阴郗和复溜:都可以治疗盗汗。
承山和二白:都可治疗痔疮。
少泽和至阴:前者治疗乳疾,后者纠胎催产,两者都与妇产科疾病有关。
鱼际和公孙:前者治疗小儿疳积,后者治疗“胃心胸”疾病。
2、头部全息图
3、手掌骨全息图
4、手部全息图
5、眼睛全息图
6、耳部全息图
7、足部全息图
8、腹部全息图
9、脊椎全息图
10、鼻部全息图
11、面部全息图
全息介绍
一、穴位的全息律
(一)全息胚——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过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如头、鼻、口、舌、任一节肢等,全息胚在生物体上是广泛的分布的。
(二)生物全息律——在全息胚概念基础上,生物全息律可以这样表述:1、全息胚的各个部位都有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有着各自所对应的部位。2、全息胚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胚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所对应的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3、各部位在一全息胚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的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规律相同。4、在生长轴线连续的两个全息胚,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端总是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从而总是对应的两极是连在一起的。
(三)穴位的全息律——人体任一节肢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穴位,如果以其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的名称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使每一节肢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恰像是整个人体的缩小,并且每两个生长轴线连续的节肢或每两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位,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
(四)穴位全息律的意义
1、穴位全息律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穴位是生物全息律和生物泛胚性在人体的一种表现形势,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全息穴位用来诊断疾病,又能根据全息穴位用来治疗疾病。
2、穴位全息律揭示了解全息穴位在各个全息胚上有序排列,易于记忆、使用方便、便于普及,这群穴位不仅可为临床医生掌握,且也易为一般人所掌握。
3、穴位全息律的核心理论已不是经络学,而是从中医整体观念中派生而又有所发展的生物全息理论,给诸多的微针系统更加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并使以分散无序的微针疗法有了理论依据和相互的内在联系,在临时床上许多实用的奇穴而往往是在这个部位的全息穴位。
二、全息疗法
(一)简单而实用的全息诊法
生物全息诊法,是将全息胚学说的穴位全息律应用到医学临床的诊断方法。穴位实质上是与对应部位在生理学与病理学上的相关位点。凡是机体某一器官或部位有病,就必然地要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表现,在穴位上相关地产生对痛刺激敏感、皮肤电阻低等病理生理现象。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节肢区域压痛点的有无或位置,就能制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非常简单迅速。对医生来说,全息诊法使他又增加了一种诊断方法。
(二)现代高效的针刺疗法——全息针灸
全息针灸系统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全息针灸主要研究全息针刺、头皮针、火针、刺血拔罐的临床应用。
1、安全特效的全息节肢针刺
(1)全息穴的位置
人体的任一节肢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各节肢的长骨并不是正好穿过各肢横截面的中心,而是偏向一侧的,长骨所偏向的一侧为背侧,与背侧相对的一侧称腹侧,全息穴位就分布在各节肢的腹侧。
(2)取穴原则
根据疾病部位决定所需要针刺的穴位,通常对应于疾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压痛点,穴位的选取遵循部位对应原则、同侧对应原则、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少针穴准原则。
①部位对应原则
头部、眼、耳、鼻、口、牙等部位疾病取头穴。
颈项、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的疾病取颈穴。
肩、上肢、气管中段、食道中段的疾病取上肢穴。
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胸背部的疾病取心肺穴。
肝胆疾病取肝穴。
胃、胰、脾的疾病取胃穴。
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的疾病取十二指肠穴。
肾、小肠、大肠的疾病取肾穴。
下腹、骶、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肛门取下腹穴。
腿膝的疾病取下肢穴。
足踝的疾病取足穴。
②同侧对应原则——疾病在哪一侧,一般取哪一侧节肢穴位。
③脏腑对应原则——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神智、血脉、舌的疾病可以考虑心穴;血液、筋、目、精神的疾病可以考虑脾胃穴;鼻、皮毛、牙齿的疾病可以考虑肺穴;耳的疾病可以考虑肾穴。
④少针穴准原则: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产生较强的泛作用,从而有较好疗效,所以全息针刺疗法一般只用两根针或少取穴位针刺和治疗。
2、整体信息最集中的部位——头皮针刺
由于生物进化历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基本规律制约,陆生环境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动物乃至人体的头部越来越发达,器官越来越集中,以提高机体适应外环境的能力。人体的头部是包涵整体信息最集中的部位,头皮针穴位是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外表设置的特定刺激点和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额上发际部位,如用线条将这些刺激点一一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在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的人体缩形和发际部位的人体缩形。全息针刺疗法将和头皮针刺法有机结合,对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平均有效率达到90%以上。
3、温通的火针、刺血拔罐疗法
火针疗法,自古以来就是针灸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病机理在于温通、刺激穴位和病变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再配合刺血拔罐,使经络通,气血行。本疗法的取穴是全息穴位和局部病变穴位相结合,运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哮喘、痤疮等疾病,特别对急性疼痛,往往有针到病除的良效。
(三)走向世界的——全息针刀疗法
针刀是各种带刃针的总称。它起源于古代的九针,它是将中医的针灸与西医的手术刀有机的融为一体,将传统的穴位刺激上升为现代点式手术。全息针刀在生物全息学理论指导下,将针刀的松解、切割、剥离功能应用在全息穴位的敏感点上,解决了针刀治疗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过程中,根据脊背全息穴位的分布规律,结合脊神经、内脏神经的分布区域,依照中医“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原理,使全息针刀疗法不仅对骨伤科疾病,而且对脊柱相关性疾病和疑难病症疗效确切,有了更新的突破。
由于全息针刀的显著疗效,几年来,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挪威、土耳其、英国等国家相继派员来我院考察学习,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广泛,全息针刀疗法一定能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疑难病、慢性病的克星——全息生物酶植入法
全息生物酶植入法是把用全息药物炮制的羊肠线植入在有关全息穴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在疑难病、慢性病的治疗中更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胃病、哮喘、腹泻、便秘、肌肉萎缩、外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对癌症的治疗全息生物酶植入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五)神奇的全息穴位注射疗法
全息穴位注射疗法是把适量的药物注射到全息穴位,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注射针头造成的损伤刺激作用,二是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我们应用全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哮喘、失眠、小儿脑性瘫痪、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性功能低下等疾病,疗效比单纯针刺和药物肌肉注射显著提高,在有些疾病的治疗中出现神奇的疗效。
(六)立竿见影、手到病除的——全息推拿疗法
全息推拿疗法是全息穴位按摩和传统经络手法按摩相结全的按摩法。全息穴位按摩包括积各节肢的全息穴位和脊背的全息穴位按摩整复。全息生物学认为,脊索是处于神经胚发育阶段的全息胚,按摩脊柱两侧的全息穴位治疗内脏疾患有显著疗效,我院按摩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在全息穴位按摩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不仅治疗运动系统疾病,还包括五官科、妇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如颈腰椎间盘突症、肩周炎、膝关节疾病、小儿脑瘫、进行性骨营养不良、中风后遗症、失眠、头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胃肠疾患、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真性脊柱炎、痛经、腹泻、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疗效显著,被患者称为神奇的魔手。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