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诊断 >> 为急症患者拼出临时病房山东大学齐鲁
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特殊形势下,连日来,医院(青岛)急诊科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急诊患者就诊的人数激增,每天约多个患者前来就诊,医护人员工作量增数倍。面临这种情况,医院全院一盘棋,构建起急诊快速响应救治模式。由医务部和护理部统一调配人手,为急诊迅速增员,将病房进行科学合并或者临时改造,为急症患者“拼”出临时病房,保障急症、危重症患者安全。
急诊留观室一角
工作量增8倍
人手短缺,医护吃住在病房
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都清楚,生病时是承受着怎样的苦楚,普通人可以躺在床上休息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急诊的医护人员却没办法这样做,他们依然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为前来求医的急症患者完成一项项救治。
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革一直忙碌在疫情一线,刚开始的上一周,在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科室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发起了高烧,有的热到40℃,有的全家高热。面对人手紧缺,减员严重的情况,王革和同事们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吃片药、喝口水,继续“战斗”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预检分诊、询问病史、查体、下医嘱、解答家属疑问、为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节约时间,更好地救治骤增的患者,急诊科室有的医护人员甚至吃住在病房里,对患者寸步不离。
王革已经生病很多天,年轻的医生劝她休息一下,但是她坚持拖着酸痛的身体为患者查看病情,临阵指挥应急救治。王革说:“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救治病人,大量病人都是发热导致基础病来就诊,现在是他们最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我在这儿,多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急诊患者激增,工作量大大增加
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发热咳嗽的年轻人,也有合并冠心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大家一股脑涌入急诊室,都期待自己的突发的病症有所缓解。即使都是患者,王革和同事也要分出轻重缓急,争取将最危急、重症的患者第一时间救治。有些留观患者症状偏轻,在急诊想进行输液缓解症状。对此,医院发挥自己的基础作用,医院分流轻症患者,医院急诊面临的压力。
病房临时改造
人员科学调动,保障急诊运行
医院(青岛)医务部主任袁英介绍,医院急诊患者激增以来,医院快速发挥急诊诊区、急救复苏、急诊留观、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起急诊快速响应救治模式,实现院前、院中、院后联动。全力打通危急重症“救治生命线”,让‘生命之路’畅行无阻。
为了给急诊、重症病区增添人手,医院各临床科室除保证本科室(专业)急症、重症病人运行外,医院进行统一调配。医疗、医技人员由医务部负责,护理人员由护理部负责。以各科室专业人员(重症、呼吸科、内科、外科)混编的模式重点支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及ICU病房。做好急诊科、发热门诊、儿科的人员调配、补充、轮替工作。
有的医护人员坚持带病上阵,一坚持就是很多天
随着患者数量增加,急诊科面临的老人、孩子逐渐增多。为了给这些患者腾出救治区域,医院青岛院区将3号楼的5层、4层、3层等原来肾内科、肝病科、风湿科等区域进行扩床改造,全部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收治呼吸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急症患者。9号楼原来是骨科病房,也成立了外科重症监护及呼吸重症病房,脑科中心统筹神经内、外重症,心脑血管中心统筹心内、心外重症。各重症病区由防控办公室牵头,建立急诊科以及各重症病区参加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群,做好重症病人的分流和救治工作。
“医院的各种应急调配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体现齐鲁医护的强大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袁英主任如是说。
“内外合一”显温情
互帮互助是坚守动力
为了缓解急诊内科的压力,急诊外科主任刘涛主动分担了一些因为感染新冠出现关节疼痛的一些患者,并且腾出部分病床收治呼吸疾病的患者。看到医护人员都带病工作,刘涛既为大家的敬业奉献精神而感动,也为所有人的疲惫感到心疼。“可能也会有抱怨,但同事们都知道这段时间很困难,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大家都坚持来上班。”提及科室医护人员的情况,刘涛感动万分。
在急诊上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
“全院真是到了团结的时刻”,在他的印象中,这也是急诊少见的困难阶段。不过,让刘涛感到庆幸的是,自己所在的科室是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团队,“大家不仅‘轻伤不下火线’,更是相互关心和扶持”。”如今,第一批感染的医护人员正在顺利返岗的途中,刘涛对于接下来的急诊抢救工作更有信心。
最后,刘涛介绍,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医院出现血库不足,用血不足的现象。医院后,急需要用血。他呼吁阳康过后的市民或者未感染的市民可以奉献爱心,积极献血,为岛城急症患者的救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