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各科室实行医生挂牌门诊,病人预约看病。吕坚/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全预约比例达到%,对于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上世纪50年代起,医院就开始尝试现场预约、单位统一预约,后来又推出电脑预约、电话预约、APP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经过一步步推动,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患者看病不用排长队了。年,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冯文冈/摄现场预约头天挂号次日看病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需求也随之增加。据本报年1月22日2版《医院预约挂号的办法》记载,年,医院门诊病人每天只有三四百人,到了年,增加到一千二三百人,门诊部每天都挤满了挂号的人。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医院实行了门诊现场预约挂号的办法,也就是第一天挂号,第二天看病。病人可以托别人去挂号,第二天再按照挂号时指定的时间去看病。预约挂号每天有一定限额,限额满了就不能再挂。病人复诊也可以预约。病人第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将这位病人下次来复诊的时间约好,替病人填写好预约券。病人看完病后,拿着预约券到挂号处,把下次看病的门诊号挂好。急病患者可以随时挂急诊号。从外省、外县远道来京的病人或者病情较重的病人,挂号处会酌情照顾,临时增加一些名额。现场预约挂号的实行,一定程度解决了门诊拥挤的问题,但挂号手续比较麻烦,依旧会让病人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为方便患者,年,医院推出了“流动挂号法”。挂号者不用先领牌子在院子里排队,只要到候诊室按顺序坐好,早上7点半,挂号员会按顺序发给每个人一张初诊登记单和一张预约条。挂号者在初诊登记单上填好病人的姓名、年龄等,到7点45分,把挂号费、初诊登记单和预约条交给挂号员,挂号员在兼作收据用的预约条上盖个图章还给挂号者,号就算挂上了。病人按预约条上写明的日期,拿着预约条看病即可。复诊病人挂号手续更简单,他们把复诊券和挂号费交给挂号员,就可以等着看病了。这种挂号办法在当时便利了病人,提高了效率。此前,医院挂个号大约用3小时,平均1分钟挂1个号,实行“流动挂号法”后,挂80个号只用20分钟,平均1分钟挂4个号。(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2版,《医院实行“流动挂号法”》)单位预约患者携通知单就诊上世纪50年代,医院尝试通过各自公费医疗单位有组织地开展预约挂号服务。据本报年1月21日2版《实行电话预约挂号给病人带来很大方便》报道,当年,中央卫生部直属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医院及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先后实行了电话预约挂号制度,具体手续是:各个公费医疗单位患病职工看病时,先由本机关保健员或本人用电话预约挂号,医院看病。比如,与医院订有医疗合同的单位,其患病职工先在本单位填好“电话预约通知单”,统一由专人用电话把医院挂号员,之后,职工就可以拿着“电话预约通知单”医院去看病了。中医院第二门诊部也采取了类似办法,医院按照各单位的编制和需要,分配给一定的挂号名额及固定的挂号时间,使各单位得到均等的看病机会。这种预约办法推出后,大大减少了病人等候的时间。此前,北京电业局职工若要到医院看病,医院,等两三个钟头才能挂上号,加上看病、取药的时间,往往看一次病要花半天甚至一天。使用这种预约办法后,病人看一次病最快只用15分钟,一般一小时左右就够了。市公共卫生局第三门诊部患者的看病时间也由之前的五六个小时缩短到四五十分钟,最快的20分钟就能看完。年,医院门诊大厅内有序预约挂号、交费。戴冰/摄电脑预约足不出户就能网上挂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北京迎来了电脑与网络时代,网上预约挂号走进人们的生活。年,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电脑预约挂号。病人可以提前一周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预约自己想看的科室和大夫,预约号注明医生姓名、职称、专长、就诊日期等。(年5月21日《北京日报》6版,《医院实现计算机挂号》)当年5月28日,一位看白内障的老人正为当天的号已挂完而叹气,忽然看到电脑预约挂号,马上高兴地挂了周五的预约号。他说:“这下就放心了,医院让星期五9点半到,不着急了。”另一位来自河北固安的患者,认准了眼科主任医师张文华,他对挂号员小谢说:“我想挂张大夫的号,中不?”小谢一边回答“中”,一边在电脑上敲了一两分钟,给他挂了预约1号。(年6月4日《北京日报》6版,《电脑预约挂号》)年,电脑挂号系统又进步了,患者在家就能预约挂号。由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市卫生局联合发起的本市“网上挂号”服务正式开通,人们只要拥有一张“医院预约挂号一卡通”,便可以通过当时的“北京卫生信息网”,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18家医院的号。(年9月17日《北京日报》5版,《网上挂号一卡通》)后来,医院增加到24家。花30医院买到这种“一卡通”,每张卡可以挂10个号。它不但可以网上挂号,也可以电话预约;可以为自己挂号,也可以为亲戚朋友预约。但是,在运行初期,预约挂号“一卡通”有些不顺畅——医院抱怨病人不认“一卡通”,患者则认为买了“一卡通”却挂不上自己想要挂的号。原来,很多患者认为买“一卡通”是专为挂专家号用的,而实际上,“一卡通”是预约挂号“一卡通”,而不是预约专家号“一卡通”。作为一种方便的挂号方式,它只能改变过去那种看一次病得耗费几个钟头挂号,去早了排大队、去晚了挂不上的状况。(年12月3日《北京日报》5版,《一卡通“卡”在哪儿》)年,“”运营中心设立了预约挂号服务席,有专门的话务员提供预约挂号服务。贾同军/摄电话医院号源在手机、固定电话普及的过程中,医院尝试以电话预约挂号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便利,但因为预约号少、电话打不通等多种原因始终没能推广开来。年,这种状况有了转机。那年9月1日起,市卫医院开展预约挂号服务。预约挂号采用实名制,各医院可以采取手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途径,但考虑到患者以老年人、外地人居多,所以电话预约是当时首推的初诊预约方式。(年8月20日《北京日报》5版,《社区转诊患者预约挂号优先》)医院预约挂号全面推行首日,市卫生局网站公布了49家医院的预约电话。两个月后,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电话预约挂号的比例为23.64%,多数患者还是喜欢到窗口预约。原来,医院电话根本打不通,医院电话虽然能打通,医院的诊疗卡,也不能进行下一步的预约。种种不方便造成了电话预约率上不来。(年11月4日《北京日报》7版,《通过预约患者看上病占一成多》)另外,医院推出的预约电话号码不一,患者想要记住这么多电话非常困难。因此,卫生部门决定建一个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实现全市预约挂号一个号码、一个网页。年7月28日,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正式开通,患者拨打电话(外地用户拨打-)或登录统一预约挂号网站,医院的普通号、专科号和专家号号源。预约服务是零收费,电话预约只收取市话费。(年7月28日《北京日报》5版,《预约挂号平台今启用》)截至年7月,北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可以提供北京市家二级、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此后,医院也接入平台,患者可通过平台预约医院号源。(年7月30日《北京日报》5版,《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新”了》)“移动”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预约挂号增加了不少新方式,患者挂号就医越来越便捷,为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奠定了基础。年2月26日,医院成为本市首家开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60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