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行,只生一个孩,这项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将随之结束。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搞计划生育,把马寅初搬出来,什么“错批一人,误生三亿”。其实有关资料表明,当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阐述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并非是只生一个孩子,而认为生两个最好。年,他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明确表示:“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结果在后来的计划生育中,宣传的都是独生子女好,颁发独生子女证有奖励,现在对照二胎的政策,和当初计划生育时的宣传似乎如出一辙,还是生育二胎好。

30多年来强制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打破了中国社会成员的合理年龄结构,使得社会老龄化加速,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当初倡导的口号是“一对夫妇一个孩”,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个劳动人口除了要负担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之外,还要负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双亲,也可能还有双亲的双亲,早些年在六位大人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小皇帝”,现在面临着为多位老人养老送终的艰巨任务,这就是我国养老形势的现实。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亿人,占总人口的12%。

我国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了27年便完成了这个历程。在数量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压力下,之前所承诺的“养老靠国家”恐怕并没那么容易实现。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尤为突出,因为我们还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老龄化社会就提前到来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长下去。以前我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九十岁以上不稀奇。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增加,未来老人如何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养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来抚养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称“社会化养老”,其实,真正能靠自己积累的财富安度晚年养老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还只能依靠别人来抚养。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搞计划生育的时候,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政府打出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20年后,人口出生率稍微降下来了,政府的口号改为“养老不能靠政府”。又过了10几年,政府的养老政策又变了“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人口出生率降下来了,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往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存在,而我们正在经历着从“政府来养老”到强制性购买养老保险“自己来养老”的过程。

当年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如今30多年过去,少生了,你幸福了吗?

独生子女,这似乎成了特殊的一代,曾几何时,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们还以为很小,现在算算,大的已39岁,最小的也近30了。这一代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同时独生子女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且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

一些独生子女,有了孩子后,似乎不是他(她)生的,一股脑地扔给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本来就一个孩,也心甘情愿,子女毕竟还要在社会上打拼。想想一个孩子的家庭,将来要照顾双方四个老人,经济压力大且不说,其身心压力也不言而喻。独生子女的父母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承上启下的责任,除了照看孙子辈,还要照顾上一辈,忙忙碌碌,身体尚好,一切安然,但自己老了怎么办?靠谁来养呢?

住养老院是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我国养老院的现状相差甚远,据有关部门统计,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约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4万张(含社区养老床位数.6万张),与老人数量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况且,养老院的条件还良莠不齐,能进好一些养老院的需要有钱有权之辈,一般小老百姓是难以承受的。

最近在泰康人寿网站看到,泰康北京燕园养老社区的入住条件:(老人生活须能自理),年10月日到年3月31日入住的交纳押金,入门费20万,乐泰财富卡万起,月费元起(不含餐费)。除泰康外,也有一些接受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院,如在深圳,一所中上水平的养老院。每个月余元,包吃住,三人间,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

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已入步入老年乃至一些中年的子女们,受身体、金钱、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给父母最好的照顾。

将父母送养老院,或许是自己家庭和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有金钱的压力,还有传统、情感上的羁绊,让人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总有一份不忍之心。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以前人的寿命短成活率低,多生几个可以降低养老风险,家家都有几个孩子。当年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身边可留一个子女,但现在只有一个,怎么办?养老恐怕指望不上了。朋友说他兄妹3人,父亲去世时,母亲78岁,身体尚可,但过了84岁后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老毛病血压高,三叉神经痛、白内障,腿脚不利落......不能出门了,于是每天不断人,轮流照顾,买菜做饭……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有的身体还不好,又要顾及自己的家庭,还常受老人的埋怨,够辛苦的,但总还有几天换休时间,而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倘若如此,能照顾得过来吗?笔者感触至深。

60岁退休到70多岁,倘若身体尚可,能继续工作是件有益的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提出建议,尽快启动老年就业市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愿意继续工作,建立老年就业市场不仅能减轻年轻人负担,还能补贴老年人生活。”

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在身体健康情况下,继续工作既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又可补贴老年生活、提高养老质量,同时也可弥补当今社会部分红利不足的问题。然而,现在中国年轻的老人,十有六七在家里照顾老人或孙辈,想继续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韩国老人还在工作的文章,说这一代韩国老人,也是最有资格休息的一代,因为韩国经济起飞的奇迹,是他们一手打拼的成果。但是能不能休息不取决于贡献,而取决于有没有钱。韩国65岁以上老人的贫困率高达49.6%,是发达国家中比例最高的。

韩政府年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但领取需要持续缴纳养老金10年以上,还需要证明没有子女照顾。有子女的老人由家人照料。所以只有三分之一的老人能拿到养老金。即便有资格领养老金,也不意味着可以安心享福,因为养老金在飞涨的物价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据统计,韩国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约为元人民币,还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三分之一。

韩国总人口5千1百多万,有万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数量甚至比20多岁的打工青年还多。对比韩国老人和中国老人的退休生活,中国老人退休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跳广场舞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带孙子、照顾父母时,韩国老人还是在工作。

这是老龄化国度里,一代人被牺牲的晚景。而且这还只是韩国老龄化的开始。目前,65岁以上老人占韩国总人口的13%,到年,比例将变成40%。在一场白发涛涛的老龄化浪潮里,没人能够幸免。

老龄化的到来是世界性的,我国也不例外,未来靠谁养老?一是靠国家的养老制度,二是要靠自己,未雨绸缪,国家强盛能有优越的制度保障,个人能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安然处之,人总归要老,坦然面对,年轻时没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也不要拖累你生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29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