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症状 >> 培恩青年医生第天第一章绪论第
Day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学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从今天起培恩e学将会选取
《疼痛病学诊疗手册》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册
中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萨迪
培恩E学
宜
学习
懒惰
忌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头与颌面部疼痛疾病诱发电位检查
(一)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皮层成分研究
1.表面电极刺激法刺激部位为上和(或)下唇,刺激强度为2.5~3倍感觉阈,以EEG(脑电图)国际10~20系统的C5和C6为记录部位,Fz或FPz为参考点,检测TSEP皮层早成分,分析时间为50ms;晚波分析时间为ms(大于ms的成分不恒定)。其他技术参数与SEP检测类似。结果,TSEP早成分可见三个波,即N13(12.8±0.9);P19(19.3±1.4),N30(28.6±1.7)。有作者分别刺激上、下唇,比较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及左、右半球的反应,发现刺激上唇与刺激下唇的TSEP各波极性恰好相反,且刺激下唇的TSEP各波潜伏期略延长。下唇刺激的TSEP与用电刺激颏孔(另一电极置下颌中部)所得TSEP的结果相同(N5、P9、N14、P23、N34)。他们对因顽固三叉神经痛手术的患者检测TSEP,发现术中在三叉神经节处可记到N5,而三叉神经节热凝术后NS和P9消失,所以推测N5起源于三叉神经节,而其后各波为皮层电位,显而易见,这种推测是欠严谨的。
2.针电极刺激法用直径0.45mm的针电极,插入颏孔,另一针电极于其下5cm处,强度3~4倍感觉阈(2~4mA),刺激电脉冲时程为0.05ms;刺激率2.1~3.5次/秒,记录导联①P3、P4以同侧乳突或锁骨为参考点;②O1、O2分别以Cv7左、右侧为参考点,该法的结果与表面电极刺激颏孔或下唇结果近似。N5出现率为%,余均在50%左右,波幅变化大,不适于临床应用。
(二)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远场电位研究
表面电极刺激法:刺激部位为上唇,刺激强度为2倍感觉阈,Fz记录,参考为同侧乳突,地线为对侧乳突,分析时间为10~15ms;主要为10ms内可见五个波,分别为TI、T2、T3、T5、T7。其发生源为T1为三叉神经节邻近,T2为三叉神经根近脑干处,T3可能起源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或脑干内多源性电场的综合。
罗晶等在实施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与无三叉神经痛的正常人及三叉神经减压手术前后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和三叉神经动作电位(TCAP)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减压手术前TSEP的P3有潜伏期明显延长,且波幅亦明显增高;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在三叉神经根入脑部检测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减压前后亦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了三叉神经根受压虽有某种髓鞘增生及脱髓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而其传导功能并无明显障碍。P3(N3)潜伏期的明显延长明显主要反映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其突触前、突触后电位的异常。因此,推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部位在外周,即三叉神经根部血管的压迫性刺激性损伤,而发生疼痛的部位源于中枢即三叉神经脊束核部位。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4、5、6群
均已满员,
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
七群已经建好
扫码加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by/1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