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医院 >> 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治疗1风寒凝滞: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15g、细辛3g、羌活10g。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4阳明火旺: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以芎芷石膏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细辛3g、石膏30g、白芷10g、菊花12g、黄连10g、生地12g、羌活10g、升麻6g、薄荷10g。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麦冬。
5肝胆郁热: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2g、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藁本10g。便秘者,加大黄;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6瘀血阻滞: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细辛3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元胡10g、老葱2根。瘀血明显者,加上鳖虫、水蛭;便秘者,加酒军。
(二)单验方1全蝎、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次服用2g,每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2川芎10g,细辛3g,生石膏20g。水煎服,每日2次。3贴敷治疗以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量,研细末,用黄酒或醋调匀,贴敷于太阳、颊车、下关等穴。(三)针灸治疗1.风寒型
辩证依据
一侧面部阵发性剧痛,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多有面部受寒因素,苔薄白,脉浮紧。
穴位
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列缺、双合谷
操作方法
除合谷外其他穴位均取患侧,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连续5日一疗程。
2.风热型
辩证依据
头面疼痛,有烧灼感,遇热或急燥时加重,常拌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苔白或黄,脉浮紧。
穴位
四白、攒竹、太阳、曲池、尺泽、外关、太冲
操作
除太冲取对侧外其他穴位均取患侧,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连续5日一疗程。
3.气血瘀滞型
辩证依据
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穴位
内关、三阴交、血海、太冲、颊车、地仓
操作
除太冲取对侧外其他穴位均取患侧,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连续5日一疗程。
提示:以上仅是基础治疗方法,临床需结合患者病情、病程、轻重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分析取穴及操作,才是保证疗效的最佳方法。
温馨提示:治疗上还可以西药、神经阻滞、半月节及外周神经射频毁损治疗、伽马刀治疗、手术治疗等。
赞赏
长按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wh/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