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叉神经病专科治疗医院 >> 三叉神经病医院 >> 人体穴位胃经
厉兑穴(胃经)lìduì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穴位解析:(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2)胃经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附注:足阳明经所出为“井”、井穴,属金。第二厉兑穴意义:胃经经水由此回归胃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主治疾病:鼻衄,牙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治法〗点刺出血。〖注意〗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厉兑穴(胃经)lìduì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穴位解析:(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2)胃经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附注:足阳明经所出为“井”、井穴,属金。第二厉兑穴意义:胃经经水由此回归胃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主治疾病:鼻衄,牙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治法〗点刺出血。〖注意〗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内庭穴(胃经)nèitínɡ
取穴方法: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穴位解析:内庭:内,人也;庭,指居处。本穴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两趾如门,犹如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附注:足阳明经所溜为“荥”。功效:健脾和胃、清新安神。主治疾病: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配伍]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阴市穴(胃经)yīnshì
别名:阴鼎穴
取穴方法:阴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穴位解析: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阴市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功能作用: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主治疾病: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腿膝痿痹。〖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注意〗本穴因汇集的经水多而性寒凉,地部经水较少气化,其功用即为汇聚上源经水并传输给胃经下部经脉,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则会改变本穴固有的寒凉特性,促使穴内经水的气化,穴内的经水则会因此而变得干少,经水不足也就不能濡养胃经梁丘穴以下经脉诸穴,故而经书对阴市作出禁灸的规定。〖生理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关门穴(胃经)ɡuānmén别名:关明穴
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关门穴意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功能作用:固化脾土。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气舍穴(胃经)qìshě
取穴方法:气舍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锁骨根部稍中之处)。穴位解析: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附注:该穴至乳根穴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气舍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功能作用: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主治疾病:不停的打嗝时,可以利用指压法指压气舍穴,对止嗝非常有效,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人体穴位配伍〗配水突穴治瘿瘤。〖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解剖位置〗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冲阳穴(胃经)chōnɡyánɡ
别名:会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
取穴方法: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穴位解析: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2)会原穴。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3)跗阳穴。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故名跗阳。4)会屈穴。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5)会骨穴。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附注:足阳明经所过为“原”,即胃经原穴。冲阳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功能作用: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主治疾病: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髀关穴(胃经)bìɡuān
取穴方法:髀关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穴位解析: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传来的强劲水湿之气,谜语即风气,至本穴后气势减弱,随风气冲穴刮扬散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髀关穴意义: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和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及地部脾土的外渗水液。运行规律:天部的强劲风气在此势减散化,风气中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内外,地部的外渗水液则循胃经下行。功能作用:健脾除湿,固化脾土。主治疾病:腰痛膝冷,痿痹,腹痛。〖人体穴位配伍〗配伏兔穴治痿痹。〖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生理解剖〗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承满穴(胃经)chénɡmǎn
取穴方法:承满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承,受也。满,满盛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满溢。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穴。功能作用: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主治疾病: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胃痛。〖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
人迎穴(胃经)rényínɡ
别名:天五会穴,五会穴
取穴方法: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穴位解析:(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以此得名。(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附注:(1)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人迎穴意义: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功能作用: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主治疾病: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解剖位置〗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陷谷穴(胃经)xiànɡǔ
取穴方法: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穴位解析: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2)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附注:足阳明经所注为“输”,俞穴,属木。陷谷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功能作用:输送胃经气血。主治疾病: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人体穴位配伍〗配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治卒面肿。〖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伏兔穴(胃经)fútù
别名:外勾穴,外丘穴
取穴方法: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穴位解析: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伏兔穴意义: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主治疾病: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人体穴位配伍〗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梁门穴(胃经)liánɡmén
取穴方法: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梁门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功能作用: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主治疾病: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配伍〗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注意〗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穴部)。
水突穴(胃经)shuǐtū
别名:水门穴,水天穴,天门穴
取穴方法:水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穴位解析:1)水突。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2)水门。水,指穴内物质为水。门,出入之处,开阖的机关也。水门名意指本穴为经水出入的门户。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颈部,是心火上炎于头面的路径之处,而本穴循经传输的地部经水多少则与上炎的心火有关,火强则水弱,火弱则水强,本穴成了胃经经水出与不出的门户,故名水门。3)水天。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天,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经气。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部分气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4)天门。名意与水门近同,水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下传输的地部经水,天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上传输的天部经气。水突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舍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头面天部。功能作用: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人体穴位配伍〗配天突穴治咳嗽、气喘。〖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气冲穴(胃经)qìchōnɡ
别名:气街穴,羊屎穴
取穴方法:气冲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1)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2)气街。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街,通行的道路也。气街名意指冲脉外传之气循胃经传递长远距离。本穴物质有体内冲脉外传之气,因其气强劲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如长街一般,故名气街。3)羊屎。羊屎,细小的颗粒,质坚硬。羊屎名意指本穴外传之气坚实饱满。理同气冲名解。4)冲脉足阳明之会。本穴有地部通道与体内冲脉相通,冲脉气血循本穴外出交于胃经,故为冲脉足阳明之会。附注:冲脉所起、冲脉足阳明之会。气冲穴意义: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部分循胃经下行。功能作用: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主治疾病: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注意〗1、气冲穴经书不载其为冲脉足阴明之会,但实为冲脉所出也。《素问痿论篇》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段文字即说明冲脉为诸经脉之源,且会于足阳明气街穴,足阳明受其气血而为之长。气街穴即气冲。从气冲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不难得出,冲脉气血的特征是体内的高温高压之气作用变化而成。因此,冲脉气血从体内外出体表经脉则化为强劲的热性水湿之气,可渗灌于诸经脉之中。2、《甲乙》言气冲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亦因冲脉气血为体内高温高压的水液气化而成,其正常的运行即是由内向外传输,渗灌诸经。气冲为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冲脉气血能出于此是在温差压差条件下实现的,灸则使穴处的温压升高,冲脉内部气血不得出,故热胀于内,使人不得息。3、人体腹股沟处何以会形成肌肉的凹陷之状,而气冲的穴周肌肉又是较为丰满,此原因即是气冲外冲的风气作用之故。一方面,气冲强盛的外冲之气将体内的五谷精微物质输向了体表,另一方面,气冲外冲的风气又将穴内地部的脾土微粒吹刮而起,脾土微粒在空中吸湿后又回降于气冲周地部,故而气冲位处凹陷之处而穴周部分则肌肉丰满。〖生理解剖〗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不容穴(胃经)bùrónɡ
取穴方法:不容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不容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承满穴。功能作用: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主治疾病: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头维穴(胃经)tóuwéi
别名:颡大穴
取穴方法: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额角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穴位解析:(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2)颡大穴。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附注:(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头维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运行规律: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功能作用: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主治疾病:头维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解剖位置〗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上巨虚穴(胃经)shànɡjùxū
取穴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穴位解析:巨虚:巨,指大也;虚,指空缺凹陷之处。本穴在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在下巨虚之上方,故名。功效:理气通腑,调和脾胃附注:大肠经下合穴。主治疾病: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屋翳穴(胃经)wūyì
取穴方法:屋翳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穴位解析:屋,地面建筑也。翳,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穴或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该穴名意指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性湿浊,所处为天之下部,如胸部的卫外摒障,故名。屋翳穴意义:胃经经气在此形成天部的气体摒障。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湿浊。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胸膺各部。功能作用: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人体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治乳痈。〖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生理解剖〗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地仓穴(胃经)dìcānɡ
别名:会维穴,胃维穴
取穴方法: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穴位解析:1)地仓。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地仓之所以在头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仓为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头乃皇室之位,故穴在头而不在腹。)2)会维、胃维。会,相会也。胃,胃经气血也。维,维持、维系也。会维、胃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气血要靠本穴输配,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而名为会维、胃维。3)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地仓穴意义: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阳跷脉。功能作用: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主治疾病: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合谷穴来治口歪、流涎。〖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丰隆穴(胃经)fēnɡlónɡ
取穴方法: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穴位解析: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附注:足阳明经络穴。丰隆穴意义:胃经浊气在此沉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功能作用:沉降胃浊。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归来穴(胃经)ɡuīlái
别名:溪穴,豁谷穴,溪谷穴
取穴方法:归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1)归来。指胃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受热后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受冲脉外散之热,经水复又气化逆胃经上行,如流去之水复又归来,故名。2)溪穴、溪谷。溪,水流的路径也。穴,孔隙也。谷,狭谷也。溪穴、溪谷名意皆指本穴地部的经水细校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大量经水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下传的地部经水细小,故名。3)豁谷。豁,旷达开阔也。谷,山之谷也。豁谷名意指本穴的气化之气上行于天部的旷达开阔之处,故名豁谷。归来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并上行于天。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冲穴,天部之气逆胃经上行。功能作用: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主治疾病: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经不调。〖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乳根穴(胃经)rǔɡēn
别名:薛息穴
取穴方法:乳根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穴位解析: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乳根穴意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功能作用:燥化脾湿。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人体穴位配伍〗配少泽穴、膻中穴治乳痈;配少泽穴、足三里穴治乳少。〖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注意〗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生理解剖〗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下关穴(胃经)xiàɡuān
取穴方法: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穴位解析: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以此得名。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下关穴意义: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功能作用: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主治疾病: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耳聋,耳鸣,聤耳,口噤等。〖人体穴位配伍〗配翳风穴治耳疾。〖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解剖位置〗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足三里穴(胃经)zúsānlǐ
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穴位解析:(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状,故名下陵。(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5)胃经合穴。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附注:(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穴痉挛。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足三里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疾病:胃痛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位之一。〖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穴可养志保健。〖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库房穴(胃经)kùfánɡ
取穴方法:库房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穴位解析: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穴存积一般,故名。库房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脾土物质堆积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散于胃经之外。功能作用:存储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湿。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人体穴位配伍〗配屋翳穴治胸肋胀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巨髎穴(胃经)jùliào
取穴方法: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穴位解析:1)巨髎。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该穴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2)跷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附注: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巨髎穴意义: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降地之水。运行规律:雨状云系由天之下部归降地部。功能作用:冷降胃浊。主治疾病: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出血,齿痛,唇颊肿。〖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下巨虚穴(胃经)xiàjùxū
别名:下廉穴,巨虚下廉穴
取穴方法:下巨虚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穴位解析:1)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之意。2)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附注:小肠经下合穴。下巨虚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气态物。运行规律:气态物质循胃经上行。功能作用: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主治疾病: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水道穴(胃经)shuǐdào
取穴方法:水道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解析: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循经下流。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归来穴。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主治疾病: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不孕。〖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乳中穴(胃经)rǔzhōnɡ
别名:乳首穴,当乳穴
取穴方法:乳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穴位解析: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附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乳中穴意义: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运行规律:气态物质由天之下部上升至天之上部后液化冷降。功能作用: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主治疾病: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且方便实用。治法: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无针。〖注意〗乳中为乳汁外出之处,乳汁为液态物,而乳头在人体坐标系中位处高位,何以人体的液态物能从高位而出?这是因为人之乳汁为精血所化,精血性热,在体内的运动变化是气化过程,气化之气由地部升至天部,此气上升天部后又冷却液化,液化之乳则在人体系统的内部高压作用下外出乳头(乳孔在张开的情况下致使内外存在压差),此即是乳汁能从属气的层次外出体表的原因。
颊车穴(胃经)jiáchē
别名:曲牙穴,机关穴,鬼床穴,牙车穴
取穴方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穴位解析:(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穴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以此得名。(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颊车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运行规律: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主治疾病: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人体穴位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配地仓穴、合谷穴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穴、合谷穴主治颞颌关节炎。〖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解剖位置〗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犊鼻穴(胃经)dúbí
别名:外膝眼穴
取穴方法:屈膝时,犊鼻穴位于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穴位解析:1)犊鼻。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该穴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2)外膝眼。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犊鼻穴意义: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流足三里穴。功能作用:清刷膝关穴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穴节的伸缩自如。
主治疾病: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膝痛。〖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生理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穴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气户穴(胃经)qìhù
取穴方法:气户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穴位解析: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伸为出入的通道。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气户穴意义: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一方面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层次。功能作用: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喘咳。〖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滑肉门穴(胃经)huáròumén
别名:滑肉穴,滑幽门穴
取穴方法:滑肉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穴位解析: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滑肉门穴意义: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癫狂。〖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胃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四白穴(胃经)sìbái
取穴方法: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穴位解析: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运行规律: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功能作用: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主治疾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四白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该穴位,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通过指压此穴位来减轻色盲的穴位指压方法请参阅网页:“穴位疗法治疗色盲”。〖人体穴位配伍〗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条口穴(胃经)tiáokǒu
取穴方法:条口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穴位解析: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条口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循胃经下行。功能作用:快速传输胃经的冷降水湿浊气。主治疾病: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髃穴、肩髎穴治肩臂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大巨穴(胃经)dàjù
别名:腋门穴,液门穴
取穴方法: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三指宽处)。穴位解析:(1)大巨。二词合解,指穴内气血物质所占据的区域为大为巨。本穴物质为外陵穴传来的地部水液,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浅溪,故名大巨。(2)腋门、液门穴。腋,通液。液,地部水液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腋门、液门穴名意皆指本穴为胃经经水出入的门户。理同大巨名解。大巨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形成宽大的水道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水道穴。功能作用:传输胃经水液。主治疾病: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腹泻、便秘、增进食欲、腰疼、月经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膺窗穴(胃经)yīnɡchuānɡ
别名:膺中穴
取穴方法:膺窗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穴位解析:膺,胸也。窗,空孔也。该穴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膺窗穴意义: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气态物。运行规律:气态物由胸腔内部外出体表胃经。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人体穴位配伍〗配屋翳穴治乳痈。〖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大迎穴(胃经)dàyínɡ
别名:髓孔穴
取穴方法: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穴位解析:(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以此得名。(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大迎穴意义: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运行规律: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功能作用: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主治疾病: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治牙齿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解剖位置〗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梁丘穴(胃经)liánɡqiū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取穴方法:梁丘穴位于屈膝时,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穴位解析:(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附注:足阳明经郄穴。梁丘穴意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功能作用: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主治疾病: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胃痉挛、腹泻、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注意〗梁门与梁丘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所约束的阴市内经水较梁门所约束的承满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生理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太乙穴(胃经)taiyǐ
别名:太一穴
取穴方法:太乙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穴位解析: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太乙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功能作用:除湿散热。
主治疾病:胃病,心烦,癫狂。〖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痛。〖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生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缺盆穴(胃经)quēpén
别名:天盖穴,尺盖穴
取穴方法:缺盆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穴位解析: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物,对本穴的地部经水起着护盖作用,不使地部经水气化散失。尺,在此意为穴内的天部之气范围较小,仅局限于本穴的天部范围。附注:《图翼》:孕妇禁针。缺盆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功能作用:向胸部提供胃经的水湿精微。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咳嗽。〖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注意〗经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此即指缺盆的缺散功能。如果缺盆肿胀满痛,胃经气血不能经此穴顺利传输,则承泣穴外输的经脉气血就会因本穴的闭塞而上积于头颈部使人致死,但缺盆外溃后则不会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于头,故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生理解剖〗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承泣穴(胃经)chénɡqì
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取穴方法: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穴位解析:(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主治疾病: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人体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解剖位置〗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更多精彩敬请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wh/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