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此时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天地不通,阴阳不交。

三候闭塞而成冬。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小雪节气前后,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节气也成为寒冷开始的标志。从中医角度来讲,此时身体内循环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而阴邪最易伤人元气。那么,我们该如何养生?如何在寒冷的冬季拥有一个强健体魄呢?接下来,跟着牧青健康管理中心的营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雪节气,身体要保暖

1头暖

头部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所以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

因此,在气温突降时,外出时要戴上帽子,把头部保护起来。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气血不衰。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

2口鼻

口和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随着人的呼吸寒气进入肺部,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现象,这些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

因此,建议出门时戴上口罩。

3耳暖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由于耳朵的皮肤很薄,耳廓的血管表浅,皮下组织较少,故而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如不注意保护耳朵,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易发生缺血、缺氧而致耳朵冻伤,还会引发感冒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耳朵,外出时戴上柔软的防护耳罩,并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5~10分钟,以发热为度。

4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

因此,体质虚弱的人要穿立领装,配戴围巾。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对预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处。

5肚脐

肚脐的屏障功能较差,极易受凉,也最怕凉。

因此,天冷后要护好肚脐,避免受凉,可以穿件贴身的纯棉背心,防止寒气入侵。

6腰部

腰为肾之府,若腰部受寒,易引发疼痛,全身乏力。

因此,建议在闲暇时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遍,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

7膝暖

“百病始于脚”。三九时节,持续寒冷和巨大的温度反差会令膝部受凉。膝部受凉可令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此时,患有关节滑膜炎或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则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因此,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

8脚底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保温性差,很容易使血液循环不畅。一旦脚受寒气侵袭,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痛等病的患者易旧病复发。

因此,建议选择保暖好、透气好、吸湿性好的棉袜。此外,每天晚上入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可将寒气从足底排散。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小雪节气,要常吃这些!

叶酸

防“忧虑”

小雪之后,进入抑郁多发的季节,应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全麦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黑食

润五脏

  预防感冒是贯穿冬季养生的主题,而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汤水

助免疫

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它能缓解感冒症状,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冬季养生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鱼有健脾开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将它和冬瓜、葱白煮汤食用,可以减轻水肿。

营养师说

小雪过后,日照少,此时虽然气温更低,但适当的拉伸运动还是要做的。在空闲时间,不妨到户外多走走,晒晒太阳、慢跑、快步走、打太极等,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哦。









































白癜风的专科
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kkc.com//mjccwh/4741.html
------分隔线----------------------------